找到相关内容154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那“证”理论探析——兼论《成唯识论》及窥基《成唯识论述记》的观点(2)

    来谈谈姚治华在〈反省可能吗?—佛教证说的意义〉一文中的看法,姚治华说到:  服部正明(1968)及永富正俊(1979)在Franco之前已表达了相同的意见,他们证化约为意现量的一个相状。除却...意识”(案:指“五俱意识”),能引第二、“寻求意识”(案:指“第六意识”)生。即以前念类“意识”(案:指“五俱意识”)为“无间缘”(案:又作“开导依”),何假“五识”?若前一念独起“五识”,后方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3061642.html
  • 论憨山的三界唯心世界观论

    四卷,《肇论略注》三卷,《憨山绪言》一卷。此外,憨山的弟子憨山的全部著作整理味憨山老人梦游全集》,共五十五卷。  佛教东汉传入中国以后,经过几百年的发展、演变,至隋唐而大盛,派分八宗:三论、法相、...高僧"之一的憨山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他宋以来至明末近七百年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,调和了宗派之间的矛盾和差异。同时,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用佛教理论系统论述三教思想关系的人。凭借他在当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1662758.html
  • 禅是佛教吗? ——“批判佛教”关于禅的观念检讨

    唯心论的看法。他的理据是禅宗“自性起”的说法联系到真常唯心的思想来理解。他认为,中观与瑜伽二系在成立染净因果时,都不许法性能起、能生,从不将心性混一而作为万化之本,而真常唯心讲即心即性,心清净与...我们有理由担心,“批判佛教”在方法和理念上的无从洽不仅无法真正实现他们所期许的理想,而且有可能牺牲学术的原则,批判一种学说变为一种主义的宣传。 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864599.html
  • 慧能禅学思想研究

    ;“慈悲即是观音,喜舍名为势至,能净是释迦,平直是弥勒。”佛教的戒行律仪完全归结为修行者个体的清净心性。   其实,慧能不拘于外在律行、但求心清净的新型禅法,亦自有...ldquo;心外无法”,“心外无佛”,每个人的心性即佛心,所以成佛只在悟本性,“故知一切万法,尽在自身中,何不从于心顿现真如本性”。慧能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0764978.html
  •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

    ,于一切法应无所求。”其它则是马祖自己的见解。大意是说,每个人应相信心是佛,离开心没有别的佛;世界上的万事万物,都是心之的显现,离开物质的世界,也就没有心。这样,便心与佛等同,又说心、佛与...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并序》,下简称为《道一塔铭》)   汉州十方县人也。姓马,于罗汉寺出家,让开心眼。(《祖堂集》卷十四〈马祖传〉)   汉州什邡人也。姓马氏,……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,受具於渝州圆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06556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报应论强调有因必有果,自己作业,身受报,这就使人不是人生的期待指望于外界、天神的赐予,同时也排除了对外部现实的不满,转而对自我进行内省,反求诸己,向内追求。由此在内心确立去恶从善的道德选择,并成为...出发点。又据缘起说引出的无我说,认为人并无具有实体的“我”存在,由此也就产生、他一体的观念,进而也就自然生起“同体大悲”心了。   大乘佛教慈悲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唯识论和唯心论的研究和比较

    多少和这两大主流的影响有关。   就东方思想说:印度和东南亚地区,无疑是以释家唯识论为思想的主干。中国东汉以还,释家在文化上占着非常重要的成分。及后产生道家(Toism),古代的老庄,杨朱,鬼谷等...的自身形式相。黑氏看出,西方先哲哲学思想的缺陷,便在这共相相难于捉:他既无法凭杂多的感觉经验来说明,亦不可任用知性的范畴来肯定。因此促使他努力从思想自身推演其形式。黑氏所誉的,但不易为别人了解的一...

    史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669484.html
  •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

     心改造,净化身心做起。若硬性的西方和现实人间分成两  截,以为人间不能成为净土,需另求他土、他世,则佛教亦  就违背现实人生价值了。所以中峰国师说:「十万余程不隔  程,休将迷悟疏亲,剎那念尽...--- (注4) 法藏 (贤首大师 ) ,诸  佛的国土分为「住处」和「摄化处」两种。住处是佛  内证土,它含有三土在内。摄化处是摄化众生土,亦含有三  土在内。如下表之说明。  ┌────...

    宏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87107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人的密切相关性是慈悲的出发点。又据缘起说引出的无我说,认为人并无具有实体的「我」存在,由此也就产生、他一体的观念,进而也就自然生起「同体大悲」心了。   大乘佛教慈悲分成三个层次:一是「小悲」,...利利他结合起来,以达到圆满的涅盘境地。相对于大乘佛教这种基于大慈悲心而强调的利利他伦理原则来说,小乘佛教则是偏于利方面。   大乘佛教的利利他伦理原则是和它的「他不二」[10]的人我一体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
  • 游祥洲博士专访净空法师

    心之体。有体当然就有用,用方面,它有受用、有他受用。受用,经上讲的深心;他受用,讲的是大悲心,或者是回向发愿心,意思都差不多。在儒家讲的,他它归并为两个“诚意、正心”。诚意就是菩提心的体,正心包括受用跟他受用。我说的就又详细一点,我深心(深心不好懂)分别说三个: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;这三个是儒家讲的正心,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,你好懂!末后一个“慈悲心”,慈悲心就是大悲心,就是回向发愿心。...

    游祥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0477113.html